返回金沙集团娱乐场网址

用户登陆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建设情况简介

一、专业建设规划

(一)总体建设目标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坚持高等职业教育正确方向,以室内设计师、设计师助理职业岗位能力标准为依据,加强内涵建设。加强专业建设,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积极改善办学条件。通过专业品牌建设,探索一套科学合理的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构建符合室内设计师工作岗位标准的规范化的课程体系,建设一支有较高业务素质、能有效服务社会的高水平师资团队。建设高质量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深化校企合作,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能力,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二)具体建设目标

1、落实立德树人任务

立德树人,始终是建筑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成果的一个特色亮点。建筑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团队和学生在德育、美育方面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并受到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等国家有关部门的表彰。在品牌专业建设中,建筑室内设计专业的全体师生将永葆优秀传统,继续在立德树人的道路上奋勇前进,取得更大的成就。

2、对接产业发展需求

注重专业技能培养,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建筑室内设计作为与空间相关的文化创意设计,其设计构思、空间组织、平面布局和装饰处理等必须和当时的哲学思想、美学观点,当地的民风民俗、历史文脉紧密结合。配合山西省国土规划(2020-2035年),在打造太原都市区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全省“试验区中的引领区、样板区中的示范区”,并且将大同、长治和临汾三个省域副中心城市中,贡献金沙集团娱乐场网址自己的力量。

3、推进校企协同育人

充分调动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供需对接和流程再造,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深化“引企入教”改革,邀请企业技能专家、管理专家等高级人才到校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以使其符合行业实践发展的趋势。和企业合作开展实践课程的教学,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锻炼机会,让学生的在校学习和社会就业无缝衔接。

4、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

充分利用建筑室内设计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利用校企协同育人的契机,有计划地选派专业教师到实训基地、企业挂职锻炼,提高专业技能,积累实践经验。专职教师均具有高级职业资格证书。通过实践经验丰富、设计技能高超的一线教师,培养技能高超的学生。

5、推进教材教法改革

教材教法的改革,是两个密不可分的的内容。教材改革要依托教法改革同步进行。教材内容决定了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问题。《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第9条对在线精品课程建设、校企“双元”开发教材、活页式教材、工作手册式教材做了明确指引。此外《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第6条“1+X证书”制度,为教材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6、优化实践教学条件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是实现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实践教学条件要随着岗位技能的需求变化而变化,实践教学条件要保持一种持续更新状态。

7、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在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方面,构建社会服务平台,拓展服务项目,提高社会服务质量,为建筑室内设计相关的行业公司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并相关提供技术咨询、培训服务,提升专业社会服务能力,扩大建筑室内设计专业的社会影响力。

 

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执行情况

在对山西省域室内设计行业发展趋势和岗位需求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办学历史和传统优势以及师资、设备及实训条件的基础,金沙集团娱乐场网址富有成效地制定了《建筑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体现了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中探索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引入职业标准推行“课岗融通,双证融合”的课程体系。即将课程按岗位需求分成职业素养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能课、职业扩展课,以及综合实践领域五个组成部分,并将各能力阶段课程融合进各学期内,试行“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建立了校、企多方参与的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及质量监控体系。

 

三、招生情况(招生计划完成率、报到率)

(一)建筑室内设计专业招生情况

室内设计专业于2004年申报,2005年第一次招生,已经招生16届,毕业生14届。目前招生规模稳居全省同专业前列,且生源质量逐步提升。近三年招生计划及录取数如下表:

1624498879420048016.png

   

四、就业情况

据北京新锦成数据科技金沙集团娱乐场网址对毕业生的跟踪调研数据显示,建筑室内设计专业2018年毕业生就业率为94.02%,2019年毕业生就业率为91.43%,2020年毕业生就业率为95.93%,近三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93.79%。

 

五、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拥有专任专业教师15名,校内专业带头人1名,专任专业教师中高级职称四人,中级职称8人,初级职称3人,双师型教师12人。与业内影响力较大企业的深度合作,聘请了企业内具有丰富的方案设计和项目管理经验的11名资深行业专家作为专业实践教师,其中校外专业带头人1名。

 

六、教学建设与教学条件基本情况

(一)教学建设

1、落实立德树人任务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最大的特色优势,就是根据当前育人为本,德育优先的国家教育总的指导精神,将专业课程同美育、德育进行了有机融合的尝试——既将专业课程所学技能与乡村建设结合起来,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美丽乡村活动;教学团队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不仅重视专业教学,更重视学生的德育培养工作,十多年来坚持组织开展“艺栖老”等社会服务项目,这种在专业教学中将技能训练与德育相结合的尝试,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又获得了社会好评,既提高了学生的品德修养,也为系部带来了荣誉。为此,艺术设计党支部在2018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艺栖老志愿服务项目”被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等16个部委评为“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2、对接产业发展需求

建筑室内设计作为建筑设计的延续、发展和深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被定义为依托于建筑而进行的再创造活动,是一门包含在建筑学学科领域内的子学科。它是为了满足人们在室内环境中生活、工作以及游憩等方面的需要而进行的针对建筑室内空间、结构、材料、家具、设备等各方面的综合配置和安排。在《山西省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公众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要将太原都市区最终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全省“试验区中的引领区、样板区中的示范区”。并且将大同、长治和临汾三个省域副中心城市,可见山西的城市化发展依然有持续性。建筑相关行业作为城市化发展的支柱行业之一,必将持续发展。

3、推进校企协同育人

和本地室内设计行业包括龙发装饰公司、东唐装饰设计金沙集团娱乐场网址等在内的30余家优秀企业联合,签署校企合作协议,作为校外实践教学的主要实训基地。

4、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近年培养、聘任了1名校内专业带头人,聘任了1名企业专业带头人;聘任专业骨干教师3名;聘请了10名企业一线方案设计师作为兼职教师。重视青年专任教师的培养,经过各种培训、企业锻炼等途径,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75%。

5、推进教材教法改革

(1)在对本地室内设计行业发展趋势和岗位需求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后,结合本校办学历史和传统优势以及师资、设备及实训条件的基础上,首先进行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在《室内设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的体现出了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中探索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引入企业标准推行“课岗融通,双证融合”的课程体系,既将课程按岗位需求分成了职业素养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能课、职业扩展课,以及综合实践领域五个部分。并将各能力阶段课程融合进各学期内,试行“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并且建立了校、企多方参与的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及质量监控体系。

(2)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了本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并依据岗位技能培养的需求,详细规定了每门课程内的项目名称、参考学时、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内容、教学建议、教学评价等。使得专业课程标准更加符合岗位技能训练的需求,提升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3)借助多次优秀毕业设计及课程优秀作品展,改建原有基础绘画工作室使其具有多功能展厅的功能,极大的促进了教学成果评比方式的改革,突出了职业教育注重实践技能培养的教育目的。

(4)为了更加适应建筑室内设计专业“课岗融通,双证融合”的课程体系和“多学期、分段式”的教学组织模式,组织教师对课程中所用部分教材进行了编写,其中校本教材一本,自编教材一本。分别是:《室内设计手绘表现技法》,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室内设计快速表现》,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6年。

6、优化实践教学条件

为了提升学生岗位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认真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建筑室内设计专业非常重视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在实践教学条件提升方面主要从校内和校外两个方向上分别着手进行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7、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构建建筑室内设计专业网站,在网站上共享专业课程课件,软件、数字模型、优秀作品等,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和课后自学的形式,又可通过网络对社会开放,为社会提供一定的教学或者专业性服务。

组织学生开展“艺术美乡村”活动,将学生在课堂所学的专业技能,直接应用到美化乡村生活环境,提升乡村生活品质中去,既锻炼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又扩展了建筑室内设计专业的社会影响力。

(二)教学条件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为了加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适应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课程体系开发,本专业建成了基础绘画工作室、设计技法实训室、创意工作室、第二技法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室。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和本地室内设计行业内30余家优秀企业联合,签署校企合作协议,作为室内设计技术专业校外实践教学的主要实训基地。

 

七、课程建设情况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两大类,其中公共基础课程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体育》、《军事理论》、《军事技能》、《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实用英语》、《大学语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等15门课程,共计726课时,其中理论教学408课时,实践教学318课时;专业课程则根据内容和在专业额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分为了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专业扩展课程、综合实践四大类,其中专业基础课程包括《设计素描及透视》、《设计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AutoCAD基础设计》、《Photoshop基础设计》、《3DS MAX基础设计》、《SketchUp室内设计》9门课程,共计504课时,其中理论教学168课时,实践教学336课时;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室内设计手绘技法》、《室内手绘方案设计》、《效果图深化设计》、《AutoCAD施工图设计》、《室内材料与工艺》、《室内装饰作业》、《室内配饰与设计》、《住宅空间解析》8门课程,共计480课时,其中理论教学160课时,实践教学320课时;专业扩展课程包括《商业场所设计》、《建筑装式鹕臣庞槔殖⊥氛术史》、《室外空间设计》3门课程,共计152课时,其中理论教学72课时,实践教学80课时;综合实践课程包括《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指导答辩与毕业教育》四门课程,共计教学870课时。

 

八、教学管理基本情况

依据《艺术设计系管理手册》、《艺术设计系应知应会手册》、《艺术设计系工作目录》,艺术设计系工作人员和教师根据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工作流程、协作机制、考核检查机制、群众工作机制等开展工作。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发展已有良好的历史积淀,生源稳定,就业率高。2005年第一次招生,至今已经招生16届,毕业生14届。从2011级开始,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开设班级数稳定在五个左右,招生规模稳居全省同专业招生的前列。近三年招生总人数为634人,其中2018年170人,2019年272人,2020年192人,招生人数平稳,招生质量逐步提高。据第三方北京新锦成数据科技金沙集团娱乐场网址的调研数据显示,建筑室内设计专业2018年毕业生就业率为94.02%,2019年毕业生就业率为91.43%,2020年毕业生就业率为95.93%,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为93.79%,处于较高水平。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组建了一支专兼结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教学团队。配置专任教师15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8人,初级职称3人;兼职教师11人。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构建了基本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专业特色。通过十四年的健康发展,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校企合作、实习实训等方面已形成比较科学、成熟的发展理念和特色。正确的价值观教育、良好的职业素质养成、扎实的设计工具应用、贯穿专业教育始终的设计训练,使得学生具备了较好的岗位适应能力,毕业生获得用人单位的广泛肯定。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