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管理预警17号
树立正确消费观 抵制不良互联网消费贷款
近期,部分小额贷款公司以大学校园为目标,通过和科技公司合作等方式进行诱导性营销,发放针对在校大学生的互联网消费贷款,引诱大学生过度超前消费,导致部分大学生陷入高额贷款陷阱,侵犯其合法权益,引起恶劣的社会影响。为此,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中央网信办秘书局、教育部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有关部门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同时规范机构营销行为,明令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切实维护大学生合法权益。
【案例背景】
案例一:“校园贷”的新马甲之一—“培训贷”。大学生在求职(网络兼职)期间遇到薪酬较高的工作,但实际上工作合同签约后,有关机构要求学生参与付费培训,并对没钱的学生提供所谓“可分期”、“无抵押”贷款。而接受了贷款的学生,往往已深陷骗局中。大学生小林贷款8000元,半年的时间,欠债累计高达上百万。
案例二:“校园贷”的新马甲之二——“刷单贷”。大学生小李报警称,不法分子自称网贷平台职工,声称“刷单冲业绩”并支付小额佣金作为报酬,随后诱导小李使用自己的身份信息申请网贷,将所得款项转至骗子提供的指定账户。骗子根据约定偿还前几期的月供,骗取学生的信任,并在这段时间内持续诱导小李及同学贷款,最终陷入贷款深渊。
案例三:“校园贷”的新马甲之三——“美容贷”。大学生小王受不良美容院诱惑、鼓动,同时出于自身的虚荣和攀比心理产生非理性消费需求,接受了美容院宣称“零门槛”、“高额度”的消费贷款,导致陷入高额贷款陷阱。
此类事件的发生再次向金沙集团娱乐场网址敲响警钟。
【防范措施】
为防范各类不良贷款对学生的侵害,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控制、早处理,杜绝此类事件发生,请各系对学生加强教育,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大宣传力度,做好互联网消费贷款防范宣传工作
各系要做好宣传工作,重点对新型互联网消费贷款等违法行为案例进行通报,在学生活动密集区设立宣传点,可以采取摆放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集中开展以“树立正确消费观 抵制不良互联网消费贷款”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活动,大力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着力提高学生金融安全防范意识,引导树立正确消费观,筑牢对忽悠式营销的思想防线。或者是利用网络、系报、各系微信平台等媒体,制作播放相关宣传作品,曝光互联网消费贷款骗局,全方位向学生发布警示宣传信息,做好教育、宣传、引导工作。
二、召开主题教育班会,做好教育引导工作
各系要安排辅导员(班主任)召开主题班会(留存班会记录),对案例进行通报,全方位向学生发布警示教育信息,教育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念,时刻要有防骗意识,告诫学生一些企业巧立名目、虚假宣传,什么“毕业贷”、“颜值贷”、“培训贷”,无论花样怎样翻新,本质上都是不良“校园贷”。
教育学生学会“三大招数”,避开网贷骗局。一是理性消费不可缺。网贷的重点目标人群是那些攀比心强,平常挥霍无度的人群,因此需教育学生一定要结合自身家庭条件量入为出,适度消费。二是防范意识不能停。不少网贷开始与美容院、手机专卖店合作,将贷款与产品捆绑搭售,要提高警惕并学会甄别。三是沟通交流不能少。教育学生如出现经济问题一定要与家长、辅导员沟通,主动寻求帮助。
三、加强学生监管力度,强化学生安全和法制意识
各系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监管力度,安排辅导员(班主任)开展排查活动,摸清班级学生有无参与互联网消费贷款非法活动情况,若发现有参与非法互联网贷的情况要第一时间上报学生工作部(处),同时要建立台账,加强监督管理,全力维护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确保校园平安稳定,努力共建和谐、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
2021年5月12日
学生管理预警17号
树立正确消费观 抵制不良互联网消费贷款
近期,部分小额贷款公司以大学校园为目标,通过和科技公司合作等方式进行诱导性营销,发放针对在校大学生的互联网消费贷款,引诱大学生过度超前消费,导致部分大学生陷入高额贷款陷阱,侵犯其合法权益,引起恶劣的社会影响。为此,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中央网信办秘书局、教育部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有关部门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同时规范机构营销行为,明令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切实维护大学生合法权益。
【案例背景】
案例一:“校园贷”的新马甲之一—“培训贷”。大学生在求职(网络兼职)期间遇到薪酬较高的工作,但实际上工作合同签约后,有关机构要求学生参与付费培训,并对没钱的学生提供所谓“可分期”、“无抵押”贷款。而接受了贷款的学生,往往已深陷骗局中。大学生小林贷款8000元,半年的时间,欠债累计高达上百万。
案例二:“校园贷”的新马甲之二——“刷单贷”。大学生小李报警称,不法分子自称网贷平台职工,声称“刷单冲业绩”并支付小额佣金作为报酬,随后诱导小李使用自己的身份信息申请网贷,将所得款项转至骗子提供的指定账户。骗子根据约定偿还前几期的月供,骗取学生的信任,并在这段时间内持续诱导小李及同学贷款,最终陷入贷款深渊。
案例三:“校园贷”的新马甲之三——“美容贷”。大学生小王受不良美容院诱惑、鼓动,同时出于自身的虚荣和攀比心理产生非理性消费需求,接受了美容院宣称“零门槛”、“高额度”的消费贷款,导致陷入高额贷款陷阱。
此类事件的发生再次向金沙集团娱乐场网址敲响警钟。
【防范措施】
为防范各类不良贷款对学生的侵害,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控制、早处理,杜绝此类事件发生,请各系对学生加强教育,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大宣传力度,做好互联网消费贷款防范宣传工作
各系要做好宣传工作,重点对新型互联网消费贷款等违法行为案例进行通报,在学生活动密集区设立宣传点,可以采取摆放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集中开展以“树立正确消费观 抵制不良互联网消费贷款”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活动,大力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着力提高学生金融安全防范意识,引导树立正确消费观,筑牢对忽悠式营销的思想防线。或者是利用网络、系报、各系微信平台等媒体,制作播放相关宣传作品,曝光互联网消费贷款骗局,全方位向学生发布警示宣传信息,做好教育、宣传、引导工作。
二、召开主题教育班会,做好教育引导工作
各系要安排辅导员(班主任)召开主题班会(留存班会记录),对案例进行通报,全方位向学生发布警示教育信息,教育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念,时刻要有防骗意识,告诫学生一些企业巧立名目、虚假宣传,什么“毕业贷”、“颜值贷”、“培训贷”,无论花样怎样翻新,本质上都是不良“校园贷”。
教育学生学会“三大招数”,避开网贷骗局。一是理性消费不可缺。网贷的重点目标人群是那些攀比心强,平常挥霍无度的人群,因此需教育学生一定要结合自身家庭条件量入为出,适度消费。二是防范意识不能停。不少网贷开始与美容院、手机专卖店合作,将贷款与产品捆绑搭售,要提高警惕并学会甄别。三是沟通交流不能少。教育学生如出现经济问题一定要与家长、辅导员沟通,主动寻求帮助。
三、加强学生监管力度,强化学生安全和法制意识
各系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监管力度,安排辅导员(班主任)开展排查活动,摸清班级学生有无参与互联网消费贷款非法活动情况,若发现有参与非法互联网贷的情况要第一时间上报学生工作部(处),同时要建立台账,加强监督管理,全力维护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确保校园平安稳定,努力共建和谐、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
2021年5月12日
版权所有 ? 山西经贸职业学院 联系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南内环西街1号
联系电话:0351-6338716
传真:0351-6337714
邮编:030024
站长信箱:master@sxieb.com
晋ICP备08102202号
晋公网安备 14010902000267号